您当前的位置:

顺河概况

来源: 责任编辑: 发布时间:
打印

顺河回族区1953年建区,因惠济河纵贯辖区、回族群众相对聚居而得名,是全国5个少数民族城区之一,也是开封市“中保”“东兴”发展布局主战场。

全区总面积86.73平方公里,下辖8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省级产业集聚区,71个社区居委会,全区常住人口为22.31万人,有汉、回、满、蒙等28个民族,回族人口约3万人,约占全区总人口的10%。

全区共有党(工)委14个,党组31个,总支部5个,支部233个,党员8993名,其中社区党组织71个,社区党员7188人。

2024年,全区生产总值完成153.16亿元,比上年增长5.5%,居全市第4位。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90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72.73亿元,增长5.5%;第三产业增加值77.53亿元,增长5.4%。三次产业结构为1.9: 47.5:50.6。

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文旅资源丰富,现有不可移动文物63处,其中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20处,包含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祐国寺塔(铁塔)、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旧址、刘青霞故居、天主教河南总修院旧址、开封东大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拥有4A级景区铁塔公园,双龙巷历史文化街区获评省级历史文化街区和省级旅游休闲街区双重称号。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完备,项目保护形成4级名录体系,其中国家级非遗项目3项(汴绣、汴京灯笼张、撂石锁),省级9项,市级23项,区级20项;传承人队伍规模庞大、谱系完整,现有国家级传承人3名、省级7名、区级45人,共计105人,形成四级传承体系。

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围绕开封“东兴”布局,加快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和服务业“两区”转型发展,实施主导产业强链延链补链行动计划。新材料拓展延链。依托开封炭素公司,延伸炭素产业链条,计划投资1100亿元,规划占地2800亩,打造国家级炭素新材料产业园区。已建成炭素新材料设计研究院科创中心、引进石墨电极、双极板、石墨烯等项目。产值预计“十四五”期间达到200亿元。智能化改造强链。推动迪尔空分、朗瑞机械等传统制造企业智能改造升级,计划建设智能装备制造百亿级产业园。预计“十四五”期间实现产值100亿元。已引进国家高新企业科慧科技总部入驻,1-2年实现创业板上市。物流港建设补链。让原料能运进来,产品能运出去、农副产品存得住,计划建设占地8平方公里的东区循环经济产业园。依托公铁联运综合陆港建设现代公铁物流园区,打造豫东最大的货运集散地;利用电厂电、气、水能源优势培育冷链新业态,建设智慧冷链物流园区。

交通出行快捷便利。陇海铁路、郑徐高铁横贯境内,京广铁路和京九铁路左右为邻,连霍、日南、大广、郑民四条高速公路在此交汇,交通便捷通畅,区位优势明显,是开封的“东大门”。

 

相关文件:

    【下载DOC】 【关闭窗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信息